- 刘婷;姚斯琴;
研究复辛空间中完全Lagrangian子空间的构造问题。首先给出了一个元素是Lagrangian元素的充要条件,其次给出两个Lagrangian元素辛正交的充要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子空间是完全Lagrangian子空间的充要条件。
2022年04期 v.53;No.244 337-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97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 白霞;李飞;
利用基于改进集E的Gerstewitz泛函φ_(q,E)及面向距离函数Δ_(-E)等两类非线性标量化函数对向量优化问题的E-有效解、E-弱有效解及E-严有效解等有效解进行刻画,并给出相应例子对部分结论进行说明。
2022年04期 v.53;No.244 343-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 陈洁;谢桃枫;杨洋;乌彩英;
利用l_0-l_1范数讨论图像去模糊问题。提出一个考虑边缘信息的图像去模糊模型,将其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使用SPADMM算法进行求解。证明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具有较高的PSNR和SSIM,因此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2022年04期 v.53;No.244 351-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05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 李根小;闫祖威;
考虑电子-表面光学声子相互作用及流体静压力的影响,采用变分法研究了半无限纤锌矿氮化物三元混晶A_xB_(1-x)N(A,B=Al, Ga and In)中表面电子态问题。对纤锌矿Al_xGa_(1-x)N,Al_xIn_(1-x)N和In_xGa_(1-x)N材料,导出了电子-表面光学声子相互作用系统的有效哈密顿量,数值计算了表面电子态能级及其移动量和电子-表面光学声子耦合常数分别随流体静压力和组分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考虑电子-表面光学声子相互作用后表面电子态能级会下降几十meV。随流体静压力的增加,材料晶格常数和禁带宽度的变化所引起的表面电子态能级的升降博弈导致表面电子态能级随流体静压力的变化比较复杂。而表面电子态能级随组分的变化是单调的。流体静压力下纤锌矿氮化物三元混晶中,电子-表面光学声子相互作用对表面电子态的影响不应被忽略,尤其是对于具有较宽禁带宽度和较强电子-声子耦合的材料。
2022年04期 v.53;No.244 359-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 杨婷婷;姚国征;万东莉;张慧;张一然;丁勇;
为了认识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枯落物分解的影响,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锡林浩特放牧实验平台,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轻度、中度、重度放牧强度以及围封条件下大针茅、羊草群落混合枯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1)放牧对枯落物分解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放牧强度下枯落物分解速率显著高于围封条件;(2)分解过程中,枯落物C、N元素表现为释放,P元素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3)放牧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C、N元素的释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中等放牧下枯落物C、N损失率最大,说明适度放牧有利于枯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
2022年04期 v.53;No.244 368-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411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 李浩;杨妍辰;王旭;林斐;武艳涛;李智勇;梁存柱;
草地家畜的牧食行为受放牧草地供给资源量的影响,而放牧强度通过调控植物群落结构间接影响草地的植物资源供给。然而,放牧强度、牧食行为以及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路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验证。本研究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控制实验,采用人工全天追踪观察,并结合缩时拍和GPS定位,监测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个体采食、反刍、站立、卧息以及游走等行为特征,探究绵羊牧食行为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群落总生物量降低,绵羊厌食的大针茅生物量增加,喜食的羊草和冰草等根茎型禾草以及知母等杂类草在减少。2)随放牧强度增大,绵羊卧息和站立等保养时间显著减少,重度放牧延长了绵羊采食时间,而中度放牧降低了反刍速率;随季节推移,反刍时间减少,游走里程和采食时间大体上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重度放牧导致草原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地上生物量减少,优良牧草比例减少,于是绵羊会通过增加采食时间,降低卧息和站立等保养时间来确保其生存所需食物的获取。因此,在退化草地的家畜牧食行为研究中要重视群落结构的重要性,厘清这些关系有利于实施精准化的放牧管理和退化草地的快速恢复。
2022年04期 v.53;No.244 376-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577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 李承航;张文春;林楠;吴梦红;姜然哲;
东北平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探究其典型城市的景观生态风险演变趋势对维护东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沈阳市2000、2010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选取评价指标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基于移动窗口法进行近20年沈阳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合重心迁移模型探究风险区域时空演变规律,并采用岭回归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对沈阳市景观生态风险演变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2000-2020年沈阳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耕地面积减少191.48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54.44 km~2;近20年沈阳市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以中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为主,中风险区域面积逐年扩张,区域重心先向东北后向西南方向移动,较高风险区域面积不断减少,区域重心持续向东迁移;人口密度、GDP、温度、降水量及NDVI与沈阳市景观生态风险呈负相关性,高程呈正相关性,并且社会因素的影响高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2022年04期 v.53;No.244 383-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158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9 ] - 康小颖;李金花;贾志斌;吴冬青;于茜;
以阿拉善双峰驼产业链为例开展产业代谢分析(IMA),分别建立了传统产业链(TIC)和生态产业链(EIC)的物质流模型,并构建了IMA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两种情景的产业代谢途径和产业代谢效率。结果表明:EIC中通过增加堆肥单元和灭菌水循环利用环节,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了系统外部物质的投入和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相较于TIC,EIC的单元代谢效率基本都有所提高,系统代谢效率也明显提高,如产业链物质循环系数(IR_i)提高53.15%,产业链物质损失系数(IL_i)降低0.61%,产业链生产系数(IP_i)提高12.75%,产业链废弃物排放系数(IW_i)降低69.81%。本研究证实了EIC的可行性和优势,能够为优化骆驼产业布局、改善整体环境绩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2年04期 v.53;No.244 404-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356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5 ] - 随春娥;乔丹;杨文军;
通过将粉煤灰、硅灰和磨细矿渣按不同比例掺配替代同质量的水泥,测试分析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对硬化水泥浆体微观孔结构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较大的水胶比减小了各浆体的含气量、平均气泡直径和气泡间隔系数,增大了气泡个数和气泡比表面积,尤其是含硅粉的试样增加最多,水胶比的变化对累计气泡面积的影响不大。随着粉煤灰或磨细矿渣掺量的增加,含气量和平均气泡直径均有降低的趋势,且掺量越多,降低越多,硅灰刚好相反;粉煤灰对优化气泡孔隙结构有有利作用;硅灰的加入和掺量上升显著增加了气泡个数和累计气泡面积;气泡小但数量少的矿渣浆体比表面积最大;矿物掺和料的加入有利于水泥混凝土的气泡间隔系数的降低,与气泡个数趋势相反。
2022年04期 v.53;No.244 412-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357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 吕贞;戚春华;朱守林;王海晓;
为了分析草原公路行车环境常见随机风险点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征,将随机风险点按照相对位置及所处状态进行分类,选取14名驾驶人开展典型草原公路实驾试验,使用I view X HED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对比分析驾驶人行经不同类别风险点的注视时长、注视次数及注视点转移特征及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在有随机风险的情形下平均注视时长均较长,且在路内停车风险点处注视时长最长,超车切入与路侧动物风险点相近,路侧停车次之,注视次数规律则相反。一旦出现随机风险时,驾驶人除了将道路区域作为主要获取信息区域外,还会选择风险点所处的区域作为辅助区域来补充信息的获取,且对处于运动状态的风险关注程度更多。在路内随机风险点驾驶人注视区域相对集中,视觉转移路径较单一,而在路侧随机风险点,驾驶人的注视区域广,注视转移路径分散,无序性增加,带来的视觉负荷更大。
2022年04期 v.53;No.244 42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0K] [下载次数:19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5 ]